濊
【源】 濊貉,东夷国名(故城在今朝鲜),皆以濊为氏,见《辽东志略》(63)。
【源】 濊貉,东夷国名(故城在今朝鲜),皆以濊为氏,见《辽东志略》(63)。
读音:Shū【源】本作疏,至汉时始分为二姓(62)。 【望】兰陵(17,418),长安(21,60)。 【变】一作〔踈〕(91,418)。 【布】江西弋阳(329)、台湾高雄(68,261)等地均有此
读音:Tǎ’érhūtì【综】元时人姓。合答安,塔儿忽惕氏,元太祖时为宝儿赤(官名),见《蒙兀儿史记》(399)。
读音:Gōng yě公冶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春秋时鲁国有季孙氏,族子季冶,字公冶,后世子孙以祖字为姓氏。公冶姓源于山东,如今,仍散居于山东一带。公冶姓历史人物有春秋时齐国人公冶长,孔子弟子,相传能
读音:Kèyīkèliè【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三姓(23,63,180)。【变】 亦作〔克衣克勒〕(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三姓地方 (即今黑龙江之依兰县),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
读音:Chángxiān【综】 土族姓。常鲜,地名,以地为氏。世居青海互助,汉姓为常(195)。
读音:Pòduōluó【源】 出自鲜卑别种破多兰部(70)。亦作多兰部(78)。【变】 北魏孝文帝时改破多罗氏为潘氏,一云改为罗氏(6,7,12,27,70)。【人】 破多罗没奕干,北魏时姚兴人,封高
读音:Zhān【源】 见《万姓统谱》(15,21)。【变】 一作〔氊〕(62)。【布】 辽宁沈阳(91)、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人】 毡求,明时湖南宜阳人,永乐中广西右参议(15)。现行罕
读音:Tuōěrjiā清代满族姓氏。刘庆华 《满族姓氏录》 收载。世居齐齐哈尔地方,后或改为单姓“郭” 。(按: 疑此即 《清通志·氏族略》 所载 “托勒佳”之别译,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xìng【源】 见《姓苑》(7,9,12)及《元和姓纂》(11,15,21)。春秋时齐大夫采邑,因氏,见《姓考》(17)。王子朝攻瑕及杏,瑕、杏均为周邑,见《左传》(17)。【望】 渤海(17,
读音:tài shì【源】 见《姓苑》(9,11)。太室山在河南阳城西南,居此山者,以山为氏(7,24,60)。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曰: “太室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