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
【源】 争为古国,见《玉篇》,争氏当以国为氏(60,62)。【人】 争同,汉时人,见《印薮》(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其据《玉篇》注云:“国名,争氏当以国为氏。”未道其详。
汉代有争不识、争同。
【源】 争为古国,见《玉篇》,争氏当以国为氏(60,62)。【人】 争同,汉时人,见《印薮》(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其据《玉篇》注云:“国名,争氏当以国为氏。”未道其详。
汉代有争不识、争同。
读音:Gào’ěrjì【综】 清时满洲人姓。正蓝旗满洲马甲德希图之妻为诰尔纪氏(260)。
读音:Zōng宗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职官为姓氏。周朝有官职为宗伯,辅佐天子掌管宗室之事,后世子孙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宗姓。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子姓。春秋时,宋襄公母弟敖孙伯宗为三郤
读音:dōng【源】 ①相传古掌冬官(周时以司空为冬官)者之后,以官为氏(60,62)。②三国时南夷有冬逢,见《蜀志》(60,62)。③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344)。【变】 一作〔
读音:Yīn【综】 源出不详。亦作垔(91)。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陕西之韩城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chú【源】 ①余姓所改(60,62)。②生于除月,因以为氏(60)。亦见《直音》(15,21)。【布】 河北乐亭(334)、广西马山(346)、湖南宜章(377)、台湾台中(64)、江苏高淳(
读音:Chōu【综】 源出不详。安徽淮南有此姓(362)。《姓氏词典》 引 《新元史》 收载。其注称: “元有抽丑”,未详其他。
读音:Wán【源】见《姓苑》(15,21,62,63)。 【变】亦作玩(91)。《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姓苑》 注云:“系玩姓分族。”未详其他。
读音:Púlú《姓氏词典》引《姓觿》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Zhùhé【源】 祝融氏之后有祝龢氏,见《路史》(60,62)。或即祝和氏(62),或即祝融氏(8)。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路史》注云: “祝融氏之后有祝龢氏”。或作 “
读音:Zhòng仲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上古高辛氏为黄帝的后裔。高辛氏有八子,其中有仲堪、仲熊,两兄弟的后人以祖上的名“仲”字为姓,遂成仲氏。又说春秋时宋庄公的儿子字子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