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书名。王筠默编。本书试用以现代药理学的方法整理中药学,所介绍的中药,以过去有药化及药理学研究报告者为限,而对于中医临床常用有效但尚无实验研究的中药则均未列入,故本书虽提供了中药科研方面的某些参考资料,但联系中药的临床应用,则有其一定的局限性。195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 紫上黄苔干燥舌

    全舌紫色,舌中有黄燥苔。多因脾胃脏腑素热,或嗜酒积热,或燥火内盛,或误服温补药所致,均属里实热证,宜攻下泄热。若有表证,宜解表通里(见《伤寒舌鉴》)。

  • 右阴疮

    病名。见《喉科指掌》卷四。详左阴疮条。

  • 艾绒

    由菊科植物艾嵩的干叶制成。是以其色泽灰白,柔软如绒,故名。艾绒有粗细之分。粗者多用于温针或制作艾条,细者多用于制作艾炷。质地以陈年者为佳。

  • 天哮

    病名。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夫天哮者,盖因时行传染,极难奏效。其证起嗽连连,呕吐涎沫,涕泪交作,眼胞浮肿,吐乳鼻血,呕血眼红。”类百日咳,详该条。

  • 陈莲舫医案秘抄

    书名。董韵笙辑。陈氏系清代御医,诊疗对象主要是上层统治阶级。经治以虚证或脏腑功能失调的病证为多,用药平稳,以轻灵取胜,治法偏于调理、滋补。常一案拟具多方,书中列有各季调理方。

  • 血箭

    病证名。①指毛孔出血,射出如箭。《血证论》卷三:“从毛孔中流出一条血来,有似箭之射出,故名血箭。由心肺火盛,逼血从毛孔中出。治宜清心火,以除血出之源,凉血地黄汤加蒲黄。又宜泻肺火以敛皮毛之气,使毛孔不

  • 鼻疔

    病名。见《外科启玄》。即疔疮之生于鼻内者。《医宗金鉴》卷六十五:“此证生于鼻孔内,鼻窍肿塞,胀痛引脑门,甚则唇腮俱作浮肿,由肺经火毒凝结而成。”治宜大剂量清热解毒,佐以止痛排脓,临症须密切观察,预防疔

  • 伤肝疬

    病名。《疬科全书》:“忧郁内伤,初则经水不调,久而致闭不通,阴火上炎,皆能生疬,凝结不消,此名伤肝疬。”妇女较多见。宜舒肝解郁,服加减逍遥散;如见心脾血亏者用加减归脾汤。

  • 月经过多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一。亦名月候过多、经乍来乍多。指月经周期虽准,但血量超过正常,或经行时间延长,超过七、八天以上,量亦增多。多因气虚不摄,血热内扰,劳伤冲任等所致。详气虚月经过多、血热月

  • 烦冤嗽

    病名。指肾虚气逆作咳。《素问·示从容论》:“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不居集·烦冤嗽》:“《素问》云,咳嗽烦冤,是肾气之逆也,八味丸、安肾丸主之。”《证治汇补·咳嗽》:“咳嗽烦冤,肾气之逆,以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