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乌骨鸡丸

乌骨鸡丸

见《张氏医通》卷十三。乌骨白丝毛鸡(男用雌鸡,女用雄鸡,取嫩者,溺倒,泡去毛,竹刀割肋,出肫肝,去秽,留内金,并去肠垢,仍入腹内)一只,五味子川芎(童便浸)各一两,熟地黄四两,黄芪(去皮,蜜酒拌炙)、白术(饭上蒸)各三两,当归身(酒洗)、白芍药(酒炒)、牡丹皮(酒洗)各二两,人参三至六两。先将五味子、熟地黄入鸡腹内,用陈酒、酒酿、童便于砂锅中煮至糜烂汁尽,鸡骨用酥炙,继将黄芪、白术、茯苓、当归身、白芍药五味为末,并与鸡肉捣烂焙干,与鸡骨、人参、牡丹皮、川芎共为末,另用山药末六两打糊为丸,每服三钱,晨人参煎汤或白开水送下,临卧时醇酒再服二钱,大便实者,炼蜜为丸亦可。治妇人郁结不舒,蒸热咳嗽月事不调,或久闭不行,或倒经血溢于上,或产后褥劳,或崩淋不止,及带下赤白,白淫;兼疗男子斵伤太早,劳嗽吐红,成虚损者。若骨蒸寒热,加鳖甲三两,银柴胡地骨皮各一两五钱;经闭,加肉桂一两;崩漏下血,倍熟地,加阿胶二两;倒经血溢,加麦门冬二两;郁结痞闷,加香附(童便制)二两,沉香半两;赤白带下,加萆薢、香附(四制)各二两,艾叶一两;白淫,倍用人参、黄芪、茯苓、白术。

猜你喜欢

  • 证治心传

    医论著作。明·袁班辑。约刊于崇祯年间。此书辑录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结合作者个人的心得,着重阐述辨证论治中的一系列问题。书中首论证治总纲,治病必详于望闻问切,明虚实、别标本,因人、因地、因时用药。袁氏并就治

  • 肾虚寒证

    指肾气亏损,肾阳虚衰所出现的证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病苦心中闷,下重足肿不可以按地,名曰肾虚寒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肾膀胱经虚实寒热证治》:“肾虚寒,阴痿,腰脊痛,身重,缓弱,足腰不可以按

  • 缓脉之简称。《伤寒论·辨脉法》:“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

  • 瘫缓风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一作摊缓风。即摊缓。详该条。

  • 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书名。上海中医学院外科学教研组等编。本书主要据实际临床体验编成。总论部分介绍病历的编写、诊断、治法及诊疗技术操作等。各论部分包括一般外科病、肛门病、皮肤病、眼耳鼻喉口腔病、常见外科急症等五章。结合现代

  • 藕包

    病名。出《病科选粹》卷四。即臑痈。见该条。

  • 蚕退

    见《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即蚕蜕,详该条。

  • 疾而徐则虚

    针刺手法要领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意指进针时速度快,出针时速度慢,能使邪气虚衰,为泻法。

  • 后庵居士

    【介绍】:见程充条。

  • 马三七

    见《湖南药物志》。为费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