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骚
古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即疥疮。详该条。
古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即疥疮。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倒吊蜡烛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颏痈。见该条。
见《滇南本草》。即玉米须,详该条。
见《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即白饼子第一方,见白饼子条。
见《四川中药志》。即橘核,详该条。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方。朱砂(水飞)、蟾酥(人乳泡)、轻粉、胆矾各五钱,铜绿、血竭各一两,雄黄、枯矾各二两。为细末,面糊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葱白三寸嚼烂包药于内,热汤吞服,使汗出。治疔毒入腹,烦闷
补法之一。又称补益气血、气血双补。治疗气血两虚证的方法。常用于脾胃亏损,肌肉消瘦,失血伤精,或胎产崩漏,月经不调而见气血两虚者,方用八珍汤等。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黄芪、陈皮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用***仁一合研烂,以水投取浆水一盏,滤去滓,于银器内煎,后有乳起,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调药末,空腹,食前服。治老人虚秘。②《圣济总录
内外丹专著,东汉魏伯阳撰,全书三卷。此书将“大易”、“黄老”、“炉火”三者参合,而以《周易》作为主要说理工具。既论述外丹,又涉及内练功夫。从内丹术角度来理解,此书以乾、坤两卦,喻为“鼎器”;以坎、离两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尖尾风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