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针灸甲乙经》注。即大泻刺,见该条。
男性外阴部下垂的囊状物,内有睾丸、副睾和精索等器官。
病症名。《外台秘要》卷二十一:“如瞳子翳绿色者,名为绿翳青盲。皆是虚风所作,当觉急须即疗,汤丸散煎针灸,禁慎以驱疾势。若眼自闇多时,不复可疗,此疾之源,皆从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也,亦宜须初欲觉时,即
泛指穴位。《针灸聚英》:“此书以经络窌穴类聚为一卷。”
古病名。《外科启玄》卷十二:“蜈蚣漏其根在肺。”属瘰疬漏之类。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翼首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一指经闭,二指经行不畅。
病证名。①指激经。《女科秘要》卷二:“有孕红来如行经,应期每月一至,此是漏也。”②泛指妊娠期间阴道流血,称为胎前漏红。参见胎动不安、胎前动红条。
元、明、清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的高级官职。元代置太医院使2人,始设于1285年(至元二十二年),官阶正二品,以后各代略有增减,其官阶亦有变化。参见太医院条。
是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在经络穴位上按压或滑动,以发现压痛,凹陷或结节等现象,并进行分析综合,借以诊断疾患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