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脉经》。即经闭,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二。即腮痈。详该条。
养生学著作。5卷。元,李鹏飞撰于至元辛卯(至元无辛卯,辛卯为1351年)。书中集录文献中有关养生资料,并记述了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的内容。书中也杂有不少封建迷信糟粕,现有《道藏》及明·胡文焕《寿养丛书
旧时对医界的颂称。相传三国时吴董奉为人治病,不取报酬,但求患者于病愈后在其宅旁种杏一株,日久杏树成林。后世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医术高明。
药物学著作。2卷。明·杜文燮撰。刊于1598年。卷1药性总论,首载寒、热、温、平四赋,较之《药性赋》有所增补,次记用药、制方、禁忌、主病、运气等内容;卷2分述137种药物。书中对于各药的气味、阴阳、升
阴阳之代名词。《素问·著至教论》:“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素问·方盛衰论》:“持雌失雄,弃阴附阳。”
虚劳(结核病)治疗专书。2卷。明·汪绮石撰。约刊于17世纪。书中提出治疗虚劳有“三本”(即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和“二统”(即分为阳虚与阴虚二种类型的理论)。卷上介绍虚劳的诊断、病原及各种症候的辨析治
出《太平圣惠方》。为绿豆之别名,详该条。
症名。胃寒或痰湿困脾所出现的症状,也见于中风病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同胕、趺。足背部。《灵枢·营气》:“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趾间,与太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