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幼科释谜》。结核多见于颈部,亦可见于腋部或腹股沟,局部红热疼痛,并可伴见发热恶寒。常见于头面生疮、目赤咽痛、齿龈肿痛、耳或其它疮疹余毒等症。治疗宜清热疏风,解毒散结,宜四顺清凉饮、五味消毒
指外邪不从表解而化热入里的病变过程。外感六淫之证,传里的症状为恶风寒症消失,但发热更甚,目赤、胸中烦闷、口渴引饮、烦躁,甚则谵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等。
见伤寒论辨证广注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为草薢之别名,详该条。
指臀股之间。《素问·气交变大论》:“髋髀如别。”
垂,耳垂珠;角,耳上角。《灵枢·五阅五使》:“墙下无基,垂角去外。”
【介绍】:见张勇条。
病名。见《疡科选粹》卷一。即生于胃俞、肾俞之疽。证治同发背。
目眦之俗称。详该条。
病证名。见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喘。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