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七怪脉。详七怪脉。
见《福建中草药》。为麦斛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指风寒湿邪阻滞血脉所致的痹症。出《素问·痹论》。症见皮肤变色,皮毛枯萎,肌肉顽痹等。治宜导痹通脉,可用导痹汤、人参丸等方。②指热痹。《医宗必读·痹》:“脉痹即热痹也。”详见热痹条。③指心痹。《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腕痈。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缺盆,见该条。
即目眶。俗称眼眶。眼窝周围的骨骼,起着保护眼球的作用。
病证名。外邪侵犯足太阴经所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若十二经络外感六淫,则其气闭塞,郁于中焦,气与邪争,发为疼痛,属外所因。”又:“足太阴心痛,腹胀满,濇濇然大便不利,膈闭,咽塞。”参见心痛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蜗牛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史堪条。
【介绍】:元代医生。与孙永贤合著《永类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