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实证

内实证

证名。里实证的别称。《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鞭,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详见里实证条。

猜你喜欢

  • 普济

    【介绍】:唐代医家、僧人。亦名释普济。编集《广陵正师口齿论》1卷、《口齿玉池论》1卷。均佚。

  • 始春

    《素问·六节藏象论》:“求其至也,皆归始春。”①指立春日。王冰:“谓立春日也。”②指立春前十五日。张景岳:“一曰在春前十五日,当大寒节为初气之始,亦是。”

  • 表实证

    证名。指外邪束表,腠理闭塞所致的病症。《景岳全书·传忠录》:“表实者,或为发热,或为身痛,或为恶热掀衣,或为恶寒鼓栗,寒束于表者无汗。”如太阳病,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等。治宜解表发汗,用麻黄汤等

  • 医暇巵言

    杂论著作。2卷。清·程林撰。刊于1677年,此书杂录各有关医药典故。在杂谈自然、物理现象及释医中,也掺杂了一些糟粕性内容。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见订正伤寒论注条。

  • 髯(rán 然)

    两侧面颊的胡须。古人认为髯的多少及色泽的好坏与血气的盛衰有关。《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

  • 冷瘼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又名冷丹,为丹之一种。古人以色赤者为之丹,色白者谓之冷瘼。由火毒内蕴未发,肌肤外受寒邪郁遏而致。肤见白斑块,或成片如饼,无热无痛,游走不定。治宜内服乌药顺气散,外用生姜擦患处

  • 扭法

    推拿手法。用手指挟住肌肤,反复扭转,使局部皮肤呈现紫红色。多用于肩颈部和腰背部,有排除风邪的作用,本法与揪法相似,但揪法揪有转动。

  • 月水色黄

    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经来黄色,详该条。

  • 阳毒栀子汤

    见《证治准绳·伤寒》帙三。即栀子仁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