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言
见孙氏医学丛书条。
见孙氏医学丛书条。
指头面部七个孔窍(眼二、耳二、鼻孔二、口)。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五脏有病,往往从七窍的变化中反映出来。《灵枢·脉度》:“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
【介绍】:见林珮琴条。
①病证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鍼》。又名妒乳、颊脂垫。小儿生后一月左右,口腔内两侧近牙龈处,出现肿硬隆起的脂肪垫,剖视之颇似螳螂子,故名。小儿患此,吮乳困难,甚至啼哭不能出声,日久则面呈黄色,尤以鼻准
出《通志》。为荸荠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春秋时秦国医生。善治外科疾病。
五不男之一。古时男子阴茎被割以至不能生育者,称之为犍。参见五不男条。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即倒睫拳毛。详该条。
【介绍】:东汉时期民间医生。其真实姓名不得而知。据载,于市场上悬挂一壶,卖药治病。后世称医生开业行医为“悬壶”,即来源于此。
见《江西草药》。为黄花远志之别名,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狼把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