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半夏中毒

半夏中毒

病名。因误食过量生半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症见口舌作麻,咽痒热灼疼痛,甚则呼吸急促、饮食困难,严重者可致死亡。治疗初宜洗胃,继服醋加姜汁、浓茶、蛋清等,严重者宜中西医结合抢救。《本草纲目》卷四载解半夏毒药生姜干姜防风等。可参考。

猜你喜欢

  • 泻白各半汤

    《症因脉治》卷一方。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龙胆草、栀子、黄芩。水煎,加青黛,冲服。治肩背痛属木火刑金,左关脉数者。

  • 衄衊(miè 灭)

    病证名。《素问·气厥论》:“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衊。”衄指鼻血,衊指汗孔出血。《圣济总录·鼻衄门》:“胆受胃热,循脉而上,乃移于脑,盖阳络溢则血妄行,在鼻为衄,在汗孔为衊。二者不同,皆热厥血溢

  • 何曾

    【生卒】:198~278【介绍】:魏晋间官吏,兼通医学。陈周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魏司徒及西晋丞相,穷奢极欲,纂有《食疏》,已佚。

  • 郑瀚

    【生卒】:约1746~1813【介绍】:清代喉科医家。一作郑承瀚,字若溪,号枢扶。歙县(今属安徽)人。为喉科名医郑宏纲(梅涧)之长子。自幼爱好医学,旅游于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后专心钻研医术数年,承家

  • 芪枣冲剂

    研制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黄芪、茯苓、大枣、鸡血藤。冲剂,每服15~30克,一日三次,开水冲服。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和胃。治白细胞减少症,及病后体虚、脏腑亏损所致的免疫功能下降等症。

  • 伤暑

    病名。①指中暑热而致的病证。出《素问·刺志论》。《医林绳墨》卷一:“伤暑者,由其暑热劳伤元气之所致也。其症日间发热,头疼眩运,躁乱不宁,无气以动,亦无气以言,或身如针刺,小便短赤,此为热伤元气也,宜以

  • 六气

    ①人体气、血、津、液、精、脉等六种基本物质。因其均发生于后天水谷精气,故名。《灵枢·决气》:“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②风、热

  • 成方

    即现成的处方。通常指医生诊病后,按方书已订之方,原方使用者为成方。故成方可包括经方、时方等。

  • 伤温

    病证名。《幼幼新书》卷二十,引《宝鑑》衣厚伤温歌:“衣厚伤温损小儿,热蒸津液透皮肤;致令身体并头上,汗出如珠滴湿衣。”可见伤温的实质是护理不当,衣着过多,导致小儿腠理开疏,汗出散热,反而易感风寒之证。

  • 胎风赤烂

    病证名。《银海精微》谓本证有三:初生时血露入眼,以致眼生赤烂;胎毒所致,产后三、四月,两眼红赤湿烂、眵粘四眦;乳儿眼生湿烂,甚至面部亦生疵湿疮痒。三者通号胎风赤烂。治宜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可选用小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