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三香丸,见该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四。即落痔汤,见该条。
八纲之一。指邪入脏腑,血脉,骨髓等所出现的症候。《景岳全书·传忠录》:“里证者,病之在内,在脏也。凡病自内生,则或因七情,或因劳倦,或因饮食所伤,或为酒色所困,皆为里证。”《万病回春·伤寒总论》:“病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扶桑花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千金要方》。即掖门,见该条。
出《滇南本草》。为赤阳子之别名,详该条。
舌尖灰黑苔,有刺而干。为邪将入里,兼有食滞。症见发热口苦,耳聋胁痛。宜表里清解、消滞和中(见《伤寒舌鉴》)。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盾叶薯蓣之别名,详该条。
肺为清虚之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为诸脏之盖,百脉所朝。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而入,常先犯肺。以其不耐寒热,易于受邪,故称娇脏。
见《江苏药材志》。为蚱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