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古今医鉴

古今医鉴

综合性医书。16卷(原作8卷)。明·龚信纂辑,龚廷贤续编,王肯堂订补。撰年不详。本书首论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四篇,作为学习临证的理论基础;以下分述各科病证证治,内科分诸中、诸伤虚损疟疾痢疾、诸痛、诸气等门;妇科分经闭崩漏带下、产育、产后等门;儿科分惊风、诸疳等门;以及耳、鼻、口、牙、眼病等。搜集文献上自《内经》、《难经》,下迄金元时期刘完素张从正李杲诸家学说,结合己见论述病证。治疗方剂搜罗颇广,其中还记载了不少民间经验方外治针灸疗法。解放后有排印本。

猜你喜欢

  • 秦昌遇

    【介绍】:明代医家。字景明。上海人。因年轻时多病而学医,开始时通儿科,后精于内科,在当地闻名,求治的人很多。著有《症因脉治》、《痘疹折衷》、《幼科折衷》等书。

  • 小肠胀

    胀病之一。《灵枢·胀论篇》:“小肠胀者,少腹胀,引腰而痛。”《医醇剩义·胀》:“小肠为受盛之官,居胃之下,受盛水谷而分清浊,水液渗于前,糟粕归于后,寒气上逆,则化物不出,故小腹胀,引腰而痛也。当分理水

  • 胆胀

    证名。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医醇賸义·胀》:“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气血皆少,为清静之腑,寒气干之,故胁痛口苦;气郁不舒,故善太息也。当轻扬和解,后

  • 官医提举司

    元代医务机构名。其职责为掌管医务行政及有关医学的诉讼等问题,设提举、同提举、副提举主管该机构。除中央外,又于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等五省也都设立一司。置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

  • 徐成伯

    【介绍】:见徐謇条。

  • 膏剂

    药物剂型之一。分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又叫膏滋。是把药物加水煎熬,滤滓,加入冰糖、蜂蜜等,熬成稠厚的膏,可长期服用。常用于慢性疾病或身体虚弱者。外用的称油膏,一般称药膏,是把蜂蜡加入棉子油或花生油

  • 崔源

    【介绍】:北宋药学家。生平不详。撰《本草辨误》1卷,已佚。

  • 金剑草

    见《泉州本草》。为葫芦茶之别名,详该条。

  • 拘急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肢体牵引不适或有紧缩感,碍于屈伸的症状。常见于四肢及腹部。四肢拘急,多因六淫外邪伤及筋脉,或血虚不能养筋所致。少腹拘急,多因肾阳不足,膀胱之气不化,常并见腰痛,小便不

  • 黄松木节

    见《太平圣惠方》。即松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