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风轮生白翳,状如大星,星中有一孔,宛若锥钻,甚者如新月,月上亦有一痕,俨指甲深掐,故曰星月翳蚀,凝脂症之小者。”详凝脂翳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庵摩勒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五色》。即天庭。详该条。
黄病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气水饮停滞结聚成癖,因热气相搏,则郁蒸不散,故胁下满痛,而身发黄,名为癖黄。”《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治癖黄用半夏散方。参见黄疸有关条。
经外奇穴名。即崇骨。见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叔卿。关中(陕西)人。曾据王肯堂《证治准绳》中女科部分,编成《济阴纲目》,门分类别,有纲有目,流传较广。武氏另有《济阳纲目》一书刊行。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见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①《银海精微》:“山廓属胆经,清净。”有名无位。②《证治准绳·杂病》认为此廓即震廓,“震正东方,络通胆府,藏属于肝,肝胆相为阴阳,皆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口内上唇粘膜上,当与水沟穴相对处。主治黄疸等。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①指五脏绝。见《华氏中藏经》卷上。即指心绝、肝绝、脾绝、肺绝、肾绝。详各条。②指五种卒死候。《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夫五绝者,一曰自缢,二曰墙壁压迮,三曰溺水,四曰魇寐,五曰产乳绝。”《三因极一病
指针刺时,针体进入组织较浅或仅及皮肤的程度。《灵枢·终始》:“脉虚者,浅刺之。”又“痒者,阳也,浅而刺之。”一般在皮肉浅薄之处或重要脏器附近的穴位,或病变部位较浅,属于热、虚证候,或体质虚弱及感应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