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咳脓血

咳脓血

证名。指咳唾脓血。《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多由邪火血热凝滞伤肺所致。本症可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等。参肺痈条。

猜你喜欢

  • 坐蓐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临产。详该条。

  • 产后痢疾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属产后下利范畴。参见产后下利条。

  • 人参养肺汤

    《证治准绳·类方》第二册方。人参、阿胶(蛤粉炒)、贝母、炒杏仁、桔梗、茯苓、桑白皮、枳实、甘草各一钱,柴胡二钱,五味子半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食远服。治肺痿咳嗽有痰,午后发热声嘶者。

  • 五十营

    ①经脉之气在人体内按一定规律运行,一昼一夜间循行全身五十周,使五脏的精气得以畅行,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灵枢·根结》:“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②《灵枢经》篇名。古以营气运行一昼夜为五十度,

  • 臂热

    证名。指手臂有发热感觉。《灵枢·论疾诊尺》:“臂中独热者,腰腹热。”多因风热或血虚内热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肩臑肘臂腕手病源流》:“臂忽发热极痛,为风热也。宜桑枝浓煎汤,多服;臂发热痛,从里彻外,为血

  • 藿香正气丸

    即藿香正气散作蜜丸。治证同。见藿香正气散条。

  • 脊疳

    病证名。疳疾侵蚀于脊骨的证候。见《婴童百问》。古人认为疳疾日久,湿浊蕴热不解,疳虫内生,侵蚀脊骨所致。症见羸瘦异常,脊骨节节显露,以手扣骨,空如鼓鸣,并有发热烦渴,下利不止,十指生疮,喜咬指甲等。治宜

  • 五敛子

    出《南方草木状》。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 肥人白带多痰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卷一:“肥人气虚生痰,多下白带。宜服柴术六君汤(六君加苍术、柴胡、升麻、生姜),兼苍附导痰丸(苍术、香附、枳壳、陈皮、茯苓、甘草、胆南星,右为末,姜汁和神曲为丸,柴术六君汤送下

  • 伤暑吐泻

    病证名。《幼幼集成》:“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婴儿之患,夏秋为甚。”有阴阳二证。阴暑者,因暑而受寒,不慎口腹,过食生冷瓜果,凉茶冷水,以致寒凉受脏,而为呕吐泻利,腹痛等症。治以温中为主,加味五苓散;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