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项部。《灵枢·痈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
即隔饼灸,见该条。
见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条。
病名。见《伤科大成》。即髋关节脱臼。详胯骨出条。
病名。即喉痧。又名疫喉、疫喉痧、烂喉痧。本病除发热、咽喉疼痛肿烂外,皮肤还出现痧斑,故名。治以辛凉解表,泄热解毒,滋液养阴等法为主。参见疫喉等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拦路虎之别名,详该条。
①古病名。指下焦实热而致二便不通,呕吐不停者。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张氏医通》卷四:“下焦实热,其气内结,不下泌糟粕,而淤浊反蒸于胃,故二便不通,清逆不续,呕逆不禁,名曰走哺。人参汤主之。”②指
消法和补法同时并用的方法。一般用于虚实并见的证候。如心下痞满、饮食不振、神气怠倦、大便不畅,用枳实消痞丸。
见《广西植物名录》。为水田七之别名,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