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祝登元条。
皮肤针疗法之一,因使用滚刺筒进行刺激故名。参见滚针筒条。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身重痧,痧症初发,势虽凶暴,未必身重,若饮热汤热酒,痧毒即阻塞经络血肉之间,遍身重痛,不能转侧,或呕吐腹胀,脉伏。放痧之后,治先消瘀解毒。宜三十五号家人方。如痧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橡实之别名,详该条。
太阳经证之一。详太阳伤寒条。
【生卒】:十九世纪中叶【介绍】:清末医生。江苏上元人。业儒兼通医,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南京)后,在内医场斐成主持下,以民间药物治疗东王杨秀清属下军内的疫病,有效果;并曾随李俊良等医生为东王杨秀清
①见《云南中草药》。为龙须草之别名。②见《江苏中药名实考》。为梗通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橡木皮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五世纪末【介绍】:南北朝时期齐梁间外科医家。所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一书,系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外科学专著。对于痈疽的诊断、治疗,都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对其后的外科学发展有一定影响。
证名。出《银海精微》。指患眼遇风痒极者。详目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