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夹持押手法

夹持押手法

押手法之一。是以右手持针柄,左手拇、食二指夹持针身下部,露出针尖少许,协同右手用力将针刺入穴位押手方法。适于长针进针

猜你喜欢

  • 狗屎木

    见《广西中药志》。为华山矾之别名,详该条。

  • 儿晕

    病名。即子痫。高淑濂《胎产方案》:“妊娠口噤,项强手足挛搐,言语蹇涩,痰涎壅盛,不省人事,名曰子痫,即胎风,又名儿晕、儿痉。”详子痫条。

  • 骨火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丹发初从臂起,色正赤转变为黑色,而见骨者。治宜以蒜捣烂厚敷患处。余治法见丹毒及附骨疽条。

  • 阴痫

    病名。①指兼见阴症的痫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病先身冷,不惊瘈,不啼唤,而病发时脉沉者为阴痫。”《杂病源流犀烛·诸癎源流》:“阴痫亦本痰热,缘医用寒药太过,损伤脾胃,变而成阴。宜用温补燥湿药。”

  • 下元不固

    同肾气不固。详该条。

  • 苍龟探穴

    针刺手法名。出明·徐凤《金针赋》。其法进针得气后,向上下左右四方斜刺,每方均按浅、中、深三层行三进一退的“钻剔”动作。有通行经脉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经脉壅滞之症。

  • 谈金章

    【介绍】:清初儿科医家。字心揆,一字黄郛。其先浙江嘉兴人,自其祖始迁居梅里(今江苏无锡)。已历二十一世业医,承家学,亦精于医,尤擅儿科。著有《诚书》(一作《幼科诚书》)16卷(1661年)、《诚书痘疹

  • 腹中满痛

    证名。见《伤寒明理论》卷一。指腹内胀满疼痛。有表里虚实之分,《类证活人书》卷十一:“腹满时痛,是有表复有里,仲景所以用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又“腹满时痛,属太阴也,自利不渴者,脏寒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 病名。出《素问·痿论》。亦称痿躄。指四肢痿软无力。尤以下肢痿废,甚至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证治准绳·杂病》:“痿者手足痿软而无力,百节缓纵而不收也。”《儒门事亲》卷一:“躄者,足不能伸而行也。”其发病

  • 目暗不明

    证名。又名眼暗。《诸病源候论》卷廿八:“夫目者,五脏六腑阴阳精气,皆上注于目。若为血气充实,则视瞻分明;血气虚竭,则风邪所侵,令目暗不明。”即目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