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真人脉诀
见脉诀条。
见脉诀条。
选穴法之一。指以辨证论治的原则选取穴位的方法。例如脱肛属于中气下陷,不能摄纳者,应该灸百会、长强、神阙、足三里等穴以升阳提气、温固下元;属于热积大肠,胃火下注者,则针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承山等穴以疏
病名。指一种突然发作的危重病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遁尸者,言其停遁,在人肌肉血脉之间。若卒有犯触即发动,令心腹胀满刺痛,喘息急,偏攻两胁,上冲心胸,其候,停遁不消者是也。”治用木香散、鹳骨圆等
指悲哀过度所致的疾病。《医醇賸义·悲伤》:“悲则气逆,愤郁不舒,积久伤肺,清肃之令不能下行。”用加味参苏饮。参见善悲条。
出《名医别录》。为络石藤之别名,详该条。
《伤科秘要》方。当归(酒炒)、通草各一钱,乌药、炒麦芽、香附(童便炒)、炙鳖甲、山楂肉各二钱,苏木、红曲各一钱半,红花、甘草各五分,牡丹皮八分。水、酒煎服。治跌打内挫,损伤筋骨,气血不通,瘀滞疼痛者。
出《太平圣惠方》。为绿豆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鼻之状,鼻下两边赤,发时微有疮而痒是也……亦名疳鼻。”详鼻疳疮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康维恂《眼科菁华录》卷上:“不论何时何风,见之则流热泪频频,原由肝胆肾水津液不足,窍虚不密,而风邪引出其泪也。”
反治法之一。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用止塞的方法治疗塞证。闭塞不通之证,一般应采用通利的治法。但对某些现象是塞,而本质是虚的病证,则不但不能通,反而要用补法,故称反治法。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
证名。指表寒、里热症状同时存在。见《医学心悟·伤寒主治四字论》。多由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本有内热,又感寒邪所致。详见表寒证、里热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