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明代官吏。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曾任南京刑部侍郎等官职。余暇搜集简便方剂,由太医院医官赵文育整理成《亲验简便方》一书。
病证名。见《一草亭目科全书》。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指皮肤有发热感觉。多由阴虚或阳盛所致。《中藏经·寒热论》:“皮热而燥者,阴不足,……皮热而热者,阳盛也。”若仅局部热痛,须防疮痈。《灵枢·上膈》:“其痈在外者,则痈外而痛浮,痈上皮热。”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全蝎半两,天麻三钱,制苍术一两,附子(炮,去皮脐)、草乌(生,去皮脐)各二钱。为细末,空心温酒调下。若久病脚气缓弱,每服一字,空腹豆淋酒送下;骨中痛,嚼胡桃肉,酒调下。治肾
①天象之一。指青色的云气。《素问·五运行大论》:“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谓青色的云气,横亘在危室二宿和柳鬼二宿之间。②即天空。《素问·生气通天论》:“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张志聪注:“天色深玄
病名。泛指咽喉部有异物感。《赤水玄珠·咽喉门》:“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古今医鉴·梅核气》:“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始因喜怒太过,积热蕴降,乃成厉痰郁结,
《辨证录》卷十方。黄芪二斤,当归、麦门冬、熟地黄、巴戟天各一斤。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五钱,白开水送下,早、晚各一次。治男子血虚,面色萎黄,不能生子。
见《分类草药性》。为乌桕叶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有虚实之分。虚证亦称面目虚浮。多因脾、肺、肝、肾脏气虚衰所致。实证多由湿热壅盛、风火水气、阳明实热所致。《景岳全书·面病》:“面肿有虚实,肿者为实,浮者
病名。《喉舌备要》:“此症发在口唇,形如鱼口,气出不臭,痰涎不收,是乃脾经发来热毒。上唇属脾,下唇属胃。”治宜清热解毒。参见驴嘴风,鱼口风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