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公乘阳庆条。
经穴名,代号RN19。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位于胸正中线,平第二肋间隙。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和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
十天干各有阴阳所属,其中乙、丁、己、辛、癸为阴。阴干主运气不足,为不及。
见《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为蘘荷之别名,详该条。
押手法之一,亦称爪切押手法。是以左手拇指指甲切压于穴位旁,以便右手持针刺入的押手方法。多用于短针进针。
胫的两侧。
病名。①指燥火所致的消渴。《症因脉治》卷三:“燥火三消之症,即风消也。”详燥火三消条。②指心脾受病,精血虚少,形体日益消削的病症,多因思虑不遂,心神耗散引起。出《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一。即砭镰法。见该条。
病证名。见清·佚名《异授眼科》。即瞳神散大。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