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草药》。即油桐根,详该条。
五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又为二十三蒸之一。参见五蒸、二十三蒸条。
《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一方。木香、白术、半夏曲、橘皮、茯苓、砂仁各五分,丁香、炙甘草各一分。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治气虚眩晕。
元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低级官员。共8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
出《淮南子》。即龟版,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托盘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6卷。清·齐有堂撰于1806年。本书兼有医案、医论。卷1~2阐述六经辨证,分经治病;卷3论述先天肾和命门学说;卷4~5论述后天脾胃学说及有关疾病的证治;卷6为妇、外、儿科治案。本书记录了齐氏的学
同样都是以保养精气为目的。《灵枢·五乱》:“补泻无形,谓之同精。”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即瘭疽。见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凉粉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