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管理药品及其他有关事务的最高机构,南北朝时期北魏等朝归属门下省。至唐属殿下省。局内设奉御2人,官阶五品下。直长2人,掌管为帝王配制药物,并由文武长官1人监督。药成后,要由医佐、奉御、殿中监、皇太子
书名。上海中医学会编。成书于1960年。系据专题讲座稿整理修改而成。全书依据阴阳五行学说着重阐明人体脏腑功能、生理及病理机制的理论与临床运用。书分三篇。上篇为总论,概述脏腑的区别及其基本性能和功能;中
病名。见《喉科秘旨》卷上。多由肺胃阴虚,咽喉失养所致。症见咽喉干燥,声音嘶哑,干咳无痰,咽喉或两颊生苔癣若虾皮,心烦口渴等。治宜甘寒生津,滋养肺胃。用沙参麦冬汤、养阴清肺汤等加减。由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即七宝美髯丹,见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脚趾间生肉如刺,谓之肉刺。”又名鸡眼。本病因鞋紧窄,或足骨畸形,局部长期受压、磨擦,使皮肤局限性增厚而成。多生于足底前端或足趾部。数目不一,似豌豆大,状如鸡眼,根部深陷,
病名。亦称疟母。见《鸡鸣录》。《症因脉治·疟母》:“即痰血痃癖也。疟久不愈,胸腹胁肋,有癥瘕痞癖,为患不瘥,此疟母之症也。”本症即慢性疟疾或疟疾反复发作所致的肝脾肿大。详见疟母条。参见痞条。
运气中六气的变化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司天为湿化。”太阴属土主湿,故太阴司天则湿化。
五味之一。辛为金味,入通于肺,故为肺所主之味。《素问·宣明五气篇》:“辛入肺。”辛味药物多入肺经,有宣肃肺气的作用,如麻黄、苏子之类。但有的辛味药亦有润燥作用,如知母、紫菀、百部等,故《内经》有“肾苦
病证名。指脾胃积滞、清阳不升所致的头痛。见《证治要诀·头痛》。《医宗必读·头痛》:“伤食头痛,胸满咽酸,噫败卵臭,恶食,虽发热而身不痛,香砂枳术丸。”治宜消食导滞为主,并可选用保和丸、治中汤等方。参见
出清·寄湘渔父《达生保赤编》。多因气血瘀滞,或因产后失血过多,肝脉失养所致。古人认为病在左者多属血,病在右者多属气。属血瘀者痛过于胀,治宜活血祛瘀止痛,方用生化汤去炮姜加延胡;属气滞者,胀过于痛,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