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发明切要
见本草选条。
见本草选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池,见该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胁痛。详该条。
指病邪盛于下或滞留于下部。《灵枢·卫气》:“下盛则热。”《素问·脉要精微论》:“下盛则气胀。”
见医学粹精条。
①见《天宝本草》。为青酒缸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药物》。为球兰之别名。各详该条。
出《通志》。为荸荠之别名,详该条。
指对针刺特别敏感的人。这种人接受针刺或电针时,沿经络循行路线出现感传现象或皮肤反应,十二经脉中有六条经以上出现全经传导,其余的感传也通过肘膝关节以上,即称经络敏感人。通过大量普查,各地陆续发现这类敏感
病名。见《疡疮经验全书》卷一。又名单鹅风、单蛾。为乳蛾之发于一侧者。详乳蛾、单蛾条。
见《山西中药志》。为木贼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佚名《眼科统秘》。即睥肉粘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