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收涩法。用于精气耗散,滑脱不收的治法。如自汗盗汗用敛汗固表法;久嗽虚喘用敛肺止咳法;下痢日久用涩肠止泻法;精关不固用固肾涩精法;崩中漏下用固崩止漏法等。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救必应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牛角,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秫米之别各,详该条。
【介绍】:参见徐述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病证名。指气滞郁结所致的腹痛。亦称气滞腹痛。《症因脉治·腹痛论》:“气结腹痛之症,胸腹胀满,痛应心背,矢气则痛减,气闭则痛甚,服破气之药稍减,服补气之药则愈痛,此气结腹痛之症也。”多因七情郁结,气食相
病证名。积痛之一。脾胃虚冷,感受寒邪积滞于中而致的腹痛。症见形寒,面色白,腹痛不思饮食,四肢厥冷,小便清长,大便秘结,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治宜温通镇痛,散寒去积。用温脾汤加减。
见《本草纲目》。为蛞蝓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名。见《银海精微》。即眼睑。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