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正常的、具有生气的火,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阳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生气。”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产乳十八论》一书,已佚。
瘚与厥通。《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脾脉,……缓甚为痿厥。”详厥证条。
出《中藏经》。为胡颓子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草药通讯》(1):30,1972。为碎米柴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莱菔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由风热蕴积于肺,随阳气上升而成。生于面部或眉间,初起癗,渐成细疮,时痛时痒,搔起白屑,春季易患。外用颠倒散凉水调涂。相当于脂溢性皮炎。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牛至之别名,详该条。
见濒湖脉学条。
即叩齿法。《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养性书》曰:齿宜朝暮叩以会神……若辟邪秽叩右齿,名曰击天磬。”详叩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