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香樟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本便方》。为杏叶防风之别名,详该条。
婴儿初生的称谓。《婴童百问》:“小儿一周之内,皮毛肌肉,筋骨髓脑,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皆未坚固,譬如草木萌芽之状,未经寒暑,娇嫩柔弱,今婴孩称为芽儿故也。”《育婴家秘》谓其“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
出《本草拾遗》。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概指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等性质和功能。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即芋头,详该条。
【介绍】:隋代医生。僧人,又名释智宣。撰有《发背论》1卷,已佚。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能近怯远症。详该条。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一。又名沸子、夏日沸烂疮、热疮。夏季气候炎热,小儿多生疿疮,即疿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此由盛热汗津出,而腠理开,被风热毒气干于气血所生。其状细碎,累累如粟芥之类,色
病证名。哕,呃逆。《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一:“胃受邪气则呕,脾受邪气,脾胀气逆,遇冷折之,气不通则哕也。”小儿哕多因于食滞胃脘而致。《医林绳墨》谓因于食而致者,脾胃不能健运,食阻气而不行,宜以温中消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