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方。见《简明中医妇科学》(成都中医学院)。生地黄、地骨皮、炙龟板、牡蛎、阿胶(溶化)、焦栀子、地榆、黄芩、藕节、棕榈炭、甘草。水煎服。功能清热凉血止血。治血热崩漏。如气虚者加沙参、黄芪;口渴者加麦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泄泻论》。即五更泄。详该条。
指在疾病情况下,若胃气尚存,则虽病较沉重但尚不致危殆死亡。《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胃为仓廪之本,胃气尚存,则化源不致枯绝,尚有生机。由于胃气的有无,不仅表现于能否进
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即脊中,见该条。
【介绍】:见徐嗣伯条。
见《圣济总录》。为苍耳蠹虫之别名,详该条。
见《新疆中草药手册》。为啤酒花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588~1655【介绍】:明末医家。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曾祖李府(字一乐)为地方武官,因抗击倭寇入侵而牺牲,父李尚袞(字补之)中进士,曾在兵部任职。他年轻时,博览群书,
症候名。指呼吸时有哮鸣音。《素问·气交变大论》:“咳喘息鸣。”
即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五种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