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混元散

混元散

证治准绳·幼科》集六方。紫河车一具。分作五至七块,用白糯米三合,合水淘净,入锅内同炒,米黄为度,为细末,每服五分至一钱。治气血俱虚,痘疮灰白色,不灌脓回浆者。

猜你喜欢

  • 刺打草

    见《湖南药物志》。为飞廉之别名,详该条。

  • 遗道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遗溺,灸遗道,侠玉泉五寸。随年壮。”即位于脐下4寸(中极即玉泉)旁开2.5寸处。与肠遗穴同位。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则定位于中极穴旁开5寸处。

  • 医籍考

    见中国医籍考条。

  • 郁火恶寒

    恶寒证之一种。《证治汇补·恶寒章》:“郁火恶寒,有素病虚热,忽觉恶寒,须臾战栗,如丧神守,此火郁清道,抑遏阳气于脾土,不得外越,故手足厥冷,乃火极似水,热极反兼水化,自觉其寒非真寒也。外症口苦、溺赤、

  • 外疝

    病名。又叫横痃。《外科正宗》卷二:“近之生于小腹之下,阴毛之旁结肿名曰横痃,又名外疝是也。”见横痃条。

  • 祛寒法

    即温法。详该条。

  • 周之干

    【介绍】:明代医家。号慎斋。太平(今安徽太平)人。精医,通晓脉理。初从查了吾游,尝就正于薛己。撰有《周慎斋三书》、《脉法解》等。又《慎斋遗书》系周氏口授、门人记录并由后人整理而成。弟子有胡慎柔等。

  • 六阳虚汗

    出《小儿药证直诀》。手足三阳经脉,都会于头,如禀赋不足,阳虚不固,其汗上至头,下至项大出不止,为亡阳的征候。治宜回阳敛汗,用大剂固真汤、参附汤、芪附汤及回阳救急汤之类。

  • 郑弱斋

    【介绍】:见郑虔条。

  • 竹节白附

    见《中药材品种论述》。为关白附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