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热毒痢

猜你喜欢

  • 济世良方补遗

    参见济世良方合编条。

  • 脾惊

    脏腑惊证之一。出《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 恶毒疮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三。即恶疮。见该条。

  • 蒂丁

    见《焦氏喉科枕秘》卷一:“心火上冲,蒂丁卒然紫肿。”即悬雍垂。详该条。

  • 诸病源候总论

    见诸病源候论条。

  • ***大黄散

    《圣济总录》卷二十方。***、炒大黄各一两,川芎半两,石膏二两,牛黄(研)半分。为末,合牛黄研匀,每服一钱匕,不拘时淡竹叶煎汤调下。治伤寒刚痉,壮热头痛,筋脉不能舒展。

  • 伤湿泻

    病证名。小儿秋季感受湿邪而引起水泻。《幼科发挥》:“秋月得之,伤湿泻也。其证体重,所下溏粪,谓之濡泻,宜渗湿补脾、利小便,胃苓汤主之。或升麻除湿汤(升麻、柴胡、防风、神曲、泽泻、猪苓、苍术、陈皮、甘草

  • 小眦赤

    证名。小眦红赤有虚有实,《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小眦中生赤脉,渐渐冲眼,急宜早治,此三焦积热。”而《秘传眼科龙木论》又谓:“小眦赤者,心之虚也。”故临症宜结合全身症情辨证论治。参见赤脉传睛条。

  • 大乳汁草

    见《广东中草药》。为飞扬草之别名,详该条。

  • 赤术

    出《本草经集注》。为苍术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