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术派别的一种。汉·张仲景以后医家所创制的方剂,称为时方。后世医生凡主张不拘泥于《伤寒杂病论》既定的成方,而自行处方用药者,称为时方派。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泄泻论》。即五更泄。详该条。
见阴郄条。
古代两点论运用于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详阴阳条。
出《广雅》。为女菀之别名,详该条。
即肾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欬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
见系络条。
见《本草原始》。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大腿后面的痈。证治见外痈条。
指肥、膏、肉三种类型肥壮的人。《灵枢·卫气失常》:“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参见肥人、膏人、肉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