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神情烦乱昏昧。《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
病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即物偶入睛证。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黄芪之处方名,详该条。
经脉的表里关系组合。出《灵枢·经别》。指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别相合而言。
书名。系张俊义、缪召予等参考日本延命山针灸专门学院及东京针灸医学研究所编的讲义编译而成。共六册。包括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消毒学、经穴学、孔穴学、针治学、灸治学、病理学等。本书是用现代医学整理针灸的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三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阳气不足出现阴寒的病机。阳气不足则不能温养脏腑,致使脏腑的活动和代谢功能相应减弱,出现恶寒肢冷、神疲乏力、口淡不渴、面白舌淡、尿清便溏、脉沉迟或细弱等虚寒症状。《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冷热利。详该条。
出《雷公炮炙论》。为灰藋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唐大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