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环维黄杨星D

环维黄杨星D

【英文名】CYCLOVIROBUXINUM D
【来源】本品为黄杨科植物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 Sieb.et Zucc.var.sinica Rehd.et Wils.及其同属植物中提取精制所得。
【性状】本品为无色针状结晶;无臭,味苦。
本品在氯仿中易溶,在甲醇或乙醇中溶解,在丙酮中略溶,在水中微溶。
熔点本品的熔点为219~222℃,熔融时同时分解(附录ⅦC)。
【鉴别】(1)取本品约5mg,加冰醋酸溶液(1→20) 1ml使溶解,加碘化铋钾试液 1~2滴,即生成红棕色沉淀。
(2)取本品约5mg,加乙醇1ml与硫酸2ml,即显橙红色。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15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30ml溶解后,加醋酐 1ml与结晶紫指示液 1~2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纯蓝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 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0.12mg的环维黄杨星 D(C26H46N2O)。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环维黄杨星 D(C26H46N2O)不得少于99.0%。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脉结代;冠心病、心律失常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mg,一日2~3次。
【贮藏】遮光,密闭。
【制剂】黄杨宁片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妊娠遍身瘙痒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孕妇遍身瘙痒,多系皮中有风。宜用樟脑调酒,或用川椒、艾叶、透骨草、防风、荆芥擦洗之。

  • 白浊

    病证名。①指以小便浑浊色白为主要症状的疾患。《诸病源候论·虚劳小便白浊候》:“胞冷肾损,故小便白而浊也。”亦称便浊、溺浊、尿浊。详便浊条。②指溺孔常流白色浊物而小便自清的疾患。《证治准绳·赤白浊》:“

  • 风热感冒

    病名。指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的表证。《诸病源候论·风热候》:“风热病者,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也。肺为五脏上盖,候身之皮毛,若肤腠虚,则风热之气,先伤皮毛,乃入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

  • 真德秀

    【介绍】:人名,字景元,后改景希。南宋庆元年间进士,浦城人。尊朱熹学派,人称为西山先生。著作有《西山甲乙稿》,《大字衍义》等书。所著《真西山先生卫生歌》,通俗易懂,有重要参考价值。

  • 骨胀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二。即多骨疽溃破骨出不休者。详多骨疽条。

  • 冷淋

    病名。①即寒淋。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圣济总录·诸淋门》:“其状先寒颤,然后便溺成淋,谓之冷淋也。”《医学心悟》:“冷淋,寒气坚闭,水道不行,其症四肢厥冷,口鼻气冷,喜饮热汤是也。”本症多因肾虚

  • 谷疸

    五疸之一。《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可伴见食难用饱,小便不利,脉沉等。《圣济总录》卷六十:“失饥饱甚,则胃中满塞,谷气未化,虚热熏蒸,遂

  • 气功

    体育疗法之一。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导源于古代的“吐纳导引”,有坐、卧、站等姿式。经近年的实践研究,初步认为专心用功,用调息、意守等方法,调整呼吸之气,使其逐步达到缓、细、深、长,

  • 膝头骨跌出臼

    病证名。见《疡医准绳》卷六。即髌骨因跌扑引起脱臼。详脚膝出臼条。

  • 痢疾罐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