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其形黑紫如熏梅状,如遍身有梅疮,内有一二个疔疱,则令遍身疮不发,须针刺其毒,入追毒丹,服土茯苓加托毒之品,随证治之。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背俞二穴。”王冰注:“大杼穴也。”
是对怀孕妇女,以脉象、腹形及两乳房而进行辨别男女胎的方法。如左手太阳浮大为男,右手太阴沉细为女;左脉疾为男,右脉疾为女。左乳房有核胀痛为男,右乳房胀痛为女;腹部上小下大如箕为女,腹高如釜为男等。均为古
出《巵言》。为酸浆之别名,详该条。
针灸体位。详见坐位条。
出《南方草木状》。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时育。江苏常州人。于1693年编纂成《医经允中》一书,包括医学理论、诊脉、用药等论述。
证名。见《中藏经·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详腹痛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牛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即眉冲,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