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证名。出《素问·大奇论》。《诸病源候论·瘕病候》:“瘕病者,由寒温不适,饮食不消,与藏气相搏,积在腹内,结块瘕痛,随气移动是也。言其虚假不牢,故谓之为瘕也。”《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瘕者假也,假血成形,腹中虽硬,其实聚散无常也,亦往往见于脐下,其原由寒暖失宜,饮食少节,脏腑之气先虚,又复多所劳伤,外而感受风寒,停蓄于内,是故正虚邪实,正不能胜邪,邪遂挟其力,反假游行之血,相聚相结,而成颗块,推之而动,按之而走,故名曰瘕。”《罗氏会约医镜》:“瘕者得之伤血,肋间有块如石,按之痛引少腹,去来无常,肚硬而胀,食减餐泥,假物成形,如血鳖之类。……治宜调养脾胃,磨积消疳,奏效迟缓。”古代瘕病名目繁多,有食瘕、鳖瘕、虫瘕、蛲瘕、虙瘕、血瘕、酒瘕、谷瘕、水瘕、青瘕、燥瘕、黄瘕、脂瘕、狐瘕、肠覃、石瘕等。详各条。

猜你喜欢

  • 善变

    指动作多变,辗转不安的症状。《灵枢·癫狂》:“饱则善变。”

  • 三字经合编六种

    丛书名。张骥辑。刊于1933年。包括《医学三字经》、《春温三字诀》、《痢症三字诀》、《三字经汤方歌括》、《春温三字诀方歌》、《痢症三字诀歌括》,后三种系张骥增辑。

  • 手太阴肺经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LU。《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

  • 绒毛鸡

    见《中药志》。为乌骨鸡之别名,详该条。

  • 宋武

    【介绍】:明医生。字汝南。安徽凤阳人。世业医,武尤精其学,治辄奏效。总兵周仕凤患急症重危,武命锉葱一束置脐上,以火熨之,即目开,又启其口,灌药一剂而愈。还曾设药局施药数载,全活甚众。兼能诗文,著有《青

  • 指目

    用指尖按脉脊的一种切脉法。因为指尖感觉敏锐,当用一般切脉法不够满意时,采用此法以校正脉象,获取进一步的脉诊印象。《脉说》:“……必以指端棱起如线者,名曰指目,以按脉之脊,不啻睛之视物……。”但应注意诊

  • 夜惊

    病证名。小儿在夜间入睡后,突然惊醒,瞪目起坐,躁动不安,面露恐怖,有时喊叫,一般持续10余分钟,可隔数日或数十日发作一次,治宜安神镇惊。用琥珀抱龙丸。结合针刺内关、大椎等穴。

  • 脾合肉

    五脏与五体相合,脾主要合于肉。肌肉的营养从脾的运化吸收而得,肌肉丰满与消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素问·五藏生成篇》:“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

  • 地胡椒

    见清·罗思举《简易草药》。为鹅不食草之别名,详该条。

  • 慢肝风

    病证名。又名婴儿目涩。《幼幼新书》:“月内目闭不开,或肿羞明,或出血者,名慢肝风。”多因感染污浊风热病邪所引起,内服明目饮(《证治准绳》:山栀仁、香附,夏枯草),外用黄连蒸人乳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