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西中药》。为败酱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洋蓍草之别名,详该条。
面色枯槁无华,见于慢性病的重病容。是气血亏损,胃气衰败之象。《灵枢·决气》:“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证名。又叫齿豁,即牙缝疏豁。症见牙齿疎且排列不齐。详齿豁条。
出《开宝重定本草》。为柽柳之别名,详该条。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黄芪、知母、甘草、玄参、沙参、牛蒡子各9克,生地黄15克,川贝母6克。水煎服。治尪羸少气,劳热咳嗽,肺痿失音,频吐痰涎,一切肺金虚损之病。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大腹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皇汉医学·产科发蒙》。即儿枕痛。详该条。
小儿诊法之一。诊察食指掌面的表浅小静脉。幼儿皮肤薄嫩,指纹比较明显,三岁以下的小孩,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切诊。此法始见于唐代王超《水镜图诀》,是从《灵枢》诊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主要是观察指纹的颜色和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