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艾条
见艾卷条。
见艾卷条。
①气功术语。原为道士修炼方法之一。古人认为,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不用口鼻呼吸,好象胎儿在胎胞中的呼吸一样(据《抱朴子》),故名。近代又称胎息为丹田呼吸法或脐呼吸法。练功时要求意守中丹田。吸气时,意想气自
用降抑的药物组成,具有降逆作用的方剂。如咳嗽气逆,痰多而稠,用苏子降气汤;气虚呃逆用旋覆代赭汤。
证名。指口唇与指甲泛现青紫的病色。《伤寒绪论》卷下:“唇甲青,色之青者为寒,赤者为热,以寒中于里,则血脉凝滞,不能荣行于外,所以唇爪青黑也。若热毒流入于里而为热厥,则唇甲亦青,但青中必带深紫,与阴寒之
见太阳条。
《本草纲目拾遗》卷九方。人参、麝香各四两,三七八两,山羊血二两,千年健、钻地风、肉桂、川椒、乳香、没药、小茴香、苍术各一斤,艾叶、防风各四斤,甘草二斤,穿山甲半斤。为细末,用棉纸一层,高丽纸三层,纸宽
即柔肝。详该条。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经来如鱼脑髓,双脚疼痛,不能举动,乃下元虚冷更兼风邪所致。当行气行血。宜服苏风止痛汤(天麻、僵蚕、紫金皮、乌药、牛膝、独活、川芎、当归、乳香、南藤、补骨脂、生姜、葱白),酒
见气营两燔条。
古病名。指发于冬季的一种疫病。见《伤寒总病论》卷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疫论》:“夫疫病者……冬时应寒,而暖气折之,则责邪在肾,病曰黑骨温。”其症“里热外寒,意欲守火,而反引饮,腰痛欲折,或胸胁切痛
出《礼记·郑玄注》。为芜菁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