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赤瓟之别名,详该条。
①《世医得效方》卷十四方。芸薹子、生地黄各等分。为细末,加生姜七片、童便少许,水酒煎服。治产后血气冲心,不省人事。②《证治准绳·女科》卷五引《产乳》方。芸薹子(隔纸炒)、当归、桂心、赤芍药各等分。为细
见《此事难知》。伤寒由太阳经径传厥阴经,称巡经得度传。因其他阴经不上头部,只有厥阴肝经和督脉上行,与足太阳交于巅顶百会穴之故。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指妇人怀孕三月以内,由于肾虚、血虚、气虚、血热、郁怒或外伤、药物中毒等因,伤及冲任,或冲任不固,胎元失养,以致妊娠中断,胎儿未成形而坠下。《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卷下。即益元散第一方,见益元散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一。即脑疽。见该条。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八痢。见该条。
病证名。见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妊娠咽痛。详该条。
见傅青主女科条。
喻枯裂之象。《素问·气交变大论》:“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著,柔萎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