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口糜

经行口糜

病证名。亦称经前口疳。指每值临经或经行时口舌糜烂,每月如期反复发作。多由心胃之火上炎所致。若平素思虑过度,耗及心阴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经期经血下注、心阴益虚、心火亢盛,上炎口舌,或肾精不足,虚火上炎口糜。偏于实热者,兼见心中烦热,口燥咽干,治宜清心泻火,引热下行,方用导赤散加花粉、麦冬;偏于虚火者,兼见渴不喜饮,五心烦热,治宜养阴清热,方用玉女煎知柏地黄丸;若因喜食辛辣香燥之品,肠胃蕴热,经行时冲脉偏盛,挟胃上冲所致口糜,兼见口臭口干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方用凉膈散;若兼脾虚湿热内盛者,症见脘腹胀满大便溏臭,治宜芳香化浊清热利湿、方用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

猜你喜欢

  • 金锁银开

    出《李氏草秘》。为金荞麦之别名,详该条。

  • 鹭鸶咳丸

    见《中药制剂手册》。炒杏仁、生石膏、栀子(姜水炒)、天花粉、炒苏子、煅蛤壳、栝蒌皮各60克,炒牛蒡子、青黛、射干各30克,甘草12克,细辛6克,龙涎香1.5克,麝香0.6克。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

  • 贲肫

    古病名。亦称贲豚。《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肾之积名曰贲肫,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肫贲走之状。”详贲豚条。

  • 蛇舌

    病证名。见陆乐山《养生镜》。指舌头似蛇舌的伸缩不停。为心经受风热邪毒所致。其症可伴有呕酸水、吐顽痰等。宜用汤匙蘸香油刮肩井;针刺舌尖、中冲出血。并内服疏风清热,解毒活血之剂。

  • 钱天来

    【介绍】:见钱潢条。

  • 血山崩

    病名。指血崩。《中藏经》卷七:“治血山崩甚者,以凌霄花焙干为末,酒下三钱。”详血崩条。

  • 赵知嵓(yán 岩)

    【介绍】:参见赵自正条。

  • 米浆水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浆水,详该条。

  • 脾胃论

    书名。3卷。金·李果撰。约刊于十三世纪。本书是作者创导脾胃论学说的代表作。李氏根据《内经》:“人以水谷为本”的观点,强调补益脾胃的重要性,并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予以阐析。书中对于饮食劳

  • 庞安时

    【生卒】:约1042~1099年【介绍】:北宋著名医家。字安常。蕲州蕲水(今湖北浠水)人。自幼随父学医,对于古代医籍有较深的研究。后患病耳聋,更加专心钻研医学,他编写的《伤寒总病论》阐发了张仲景《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