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肾同源

肝肾同源

五脏相关理论之一。也称乙癸同源。①肝阴肾阴互相滋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故称。此义最为通用。②肝和肾均内寄相火,且相火源于命门。临床上肝或肾不足或相火过旺,常是肝肾并治,或采用滋水涵木,或补肝养肾,或泻肝肾之火的方法,就是根据这一理论而产生的。③和虚实补泻有关。如《医宗必读》:“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可备一说。

猜你喜欢

  • 阴中痛

    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即阴痛。详该条。

  • 外肾

    ①男子外生殖器的统称。《医门棒喝》卷一:“若七情乍动,相火立现,如欲动则外肾举……。”②指阴囊及睾丸。《医学入门·疝》:“外肾累垂,玉茎挺急。”

  • 猪蹄叉

    见《广西中草药》。为九龙藤之别名,详该条。

  • 空腹服

    又称平旦服。即在早晨未进食前服药。治四肢血脉病和驱虫药,都宜空腹服。《神农本草经》:“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

  • 下搭手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肾俞发、腰疽、连肾发。指有头疽生于腰部肾俞穴(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脊柱旁三寸)处,患者手由下可搭着者。证治见有头疽。

  • 太医院判官

    金代医官职称。系太医院中级官员,协助太医院提点、院使、副使等共同掌管医药方面的事宜及太医院行政事务。官阶从八品。

  • 妊娠下血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亦称胎前流血。指妊娠后阴道流血。包括激经、胎漏、胎动不安。详见各条。

  • 八纲

    辨证的八个基本纲领。《医学心悟》:“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参见八纲辨证条。

  • 太极子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马槟榔之别名,详该条。

  • 霉疮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杨梅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