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舌淡紫,中央带灰或青黑,不燥不湿。为湿中生热,邪伤血分之候。宜***地黄汤清热凉血,并配入酒大黄轻泻(见《伤寒舌鉴》)。
综合性医书。一名《增补医方一盘珠》。10卷。清·洪金鼎纂。刊于1749年。卷1总论运气、经络、脏腑、脏象及外淫诸病;卷2~4内科杂病;卷5外科;卷6~7女科;卷8~9小儿科;卷10眼科。每种疾病首载医
见《草药手册》。为瑞香花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是我国现知最早的一种针灸专著。撰人未详。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原书已佚,魏晋以后此书有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及注本。主要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后辑录于《针灸甲乙经》一书中)及《黄帝内经明堂》。参见各该
病证名,见吴克潜《病源辞典》。又名通睛,指眼珠呆滞,不能活动者。详通睛条。
病名。见《疡医证治准绳》卷六。即诸虫兽螫伤人体为病,如蛇啮、犬咬伤、蝎螫伤等。详各该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消渴小便数,灸两手小指头及足两小指头……。”后《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手足小指穴。位于手、足小指(趾)尖端处。近世以在手者称小指尖,在足者称足小趾尖。主治食注,消渴,小便频
《疡医大全》卷九方。龟板一两,胎发、猪毛、羊毛、鸡毛、鹅毛各四两,牛油、猪板油、桐油各二两,炒黄丹八两,麻油一斤。同熬枯滤清,以丹收膏,摊贴患处。治恶疮,久不收口,及臁疮。
见《分类草药性》。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又名《医籍考》。80卷。日本·丹波元胤撰,成于1819年。本书根据各种有关文献广泛收录中国历代医籍三千几百种,全部著作分为医经、本草等九类,书名之下记有出处,并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注明卷数、存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