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气丸

胃气丸

世医得效方》卷四方。硫黄(入猪肠内,缚两头,以米泔、酒、童便各一碗煮干一半,取出,先断秽气,控干)、人参茯苓各一两,半夏(汤洗去滑)五两,煅石膏(一法同硫黄煮)一分。为细末,生姜自然汁调炊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一百丸,空腹米汤入生姜汁少许调下。治忧思过度,脾肺气闭,聚结涎饮,留滞肠胃气郁于阴,凝寒于阳,阴阳反戾吐利交作,四肢厥冷,头目晕眩,或复发热;兼治老人胃寒大便反秘;妊娠恶阻,全不纳食。

猜你喜欢

  • 白轮

    眼的部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白睛,详该条。

  • 外症喉痈

    病名。又名外喉痈。系指痈发于颏下,正咽喉以外者。多由风毒邪火挟痰循经上灼于咽喉所致。症见颏下,正咽喉之外、内外皆肿,外形如馒首,色红疼痛,有碍饮食吞咽。《喉科秘旨》卷下:“此症生于颌下天突穴之上,内外

  • 元胡索

    见《药品化义》。即延胡索,详该条。

  • 揉大脚趾法

    小儿推拿方法。《针灸大成·诸穴治法》:“惊,揉大脚趾,捏中脚趾爪甲少许。”

  • 肝虚雀目内障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亦作肝虚雀目。多因后天失养,脾失健运。小儿多患。“肝虚血少,……小儿因疳得之”(《世医得效方》卷十六)。症初起,入暮则视物不清,天晓复明,眼干涩羞明,频频眨动。失治可致黑睛

  • 纸钉

    即捻子的俗称。因其形如钉状,故名。见捻子条。

  • 气交

    阴阳二气的交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 挟按法

    推拿手法名。出《灵枢·刺节真邪》。即挤法。详该条。

  • 手气

    证名。亦称手肿痛。见《证治要诀》卷三。指手指肿痛或连臂膊作痛。多因脾虚风湿或风热挟痰,内阻经络所致。宜用五痹汤、蠲痹汤等方。因肿疡所致者,宜按痈肿论治。

  • 五宫

    ①指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灵枢·九宫八风》:“太一居五宫之日,病风折杵木,扬沙石。②指中央土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亦即胜复之邪,损害所及的方位是中央。③指藏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