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通经络、祛散寒邪的治法。①寒邪凝滞经络,肢体关节疼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行走不便,常用麻黄、桂枝、苍术、制川乌、附子、细辛、千年健等药。②伤寒寒中少阴之经,外连太阳之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少阴之
《普济方》卷三百二十二方。杏仁(汤浸,去皮尖,炒)、人参、当归、赤芍药、炙甘草、柴胡、桔梗各一两,地骨皮、黄连、胡黄连各一分,肉桂(去粗皮)、木香各半两,麝香半分,鳖甲(醋炙黄)二两。为细末,有青蒿一
舌敛束缩短,舌面如荔枝干壳。为津液干涸至极,属危重之候(见清·杨云峰《临症验舌法》)。
又称刺络疗法、放血疗法。是指用三棱针或皮肤针或小眉刀等针具刺破浅表小静脉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操作时,根据病情需要,选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扣刺,滚刺,或小眉刀挑刺放出少量血液。施术时,应
解剖名。见《银海指南》卷二。即下睑。详该条。
麻疹专著。又名《疹科枢要》。明·武之望撰。刊于1617年。此书以《保赤全书》为蓝本,参考诸家有关论述,并结合作者个人经验编纂而成。全书分医论、治方两部分,医论又分为总论、发热、见形、出疹等门类,叙述麻
出宋·齐仲甫《女科百问》。指月经,详该条。
①即舌根。见《灵枢·经脉》等篇。因多数经脉皆络于此,故与经络脏腑关系十分密切。如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之脉挟舌本;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厥阴之脉络于舌本。参见舌条。②指舌体。《灵枢·热病》有“
见《广东中草药》。为伤寒草之别名,详该条。
针灸体位名。详坐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