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石生
【介绍】:
见胡澍条。
【介绍】:
见胡澍条。
书名。23卷。李彦师编著。作者遵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仍合为一书,用注释、互相参证等方法,具体领会张仲景对于急慢性病的医疗观点和辨证治法,注文比较简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因脾胃蓄痰,风火扰动而起。其唇或如口袋收撮,不能饮食。喉内风痰壅塞,或经一年发。治者用马齿苋汁洗唇……服防风通圣散,”或刺少商出血。若毒入心包,胸脘胀满,呼吸迫促,下
见《本草纲目》。为大戟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小便排出不畅、疼痛,是淋症的主要症状。《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淋,小便涩痛也,热客膀胱,郁结不能渗泄故也。”详淋条。
书名。2卷。明·董玹纂定,胡正心参补。前有伤寒约论,次述六经病证,并分述伤寒诸症以及与伤寒有关的症候、病证66则,末附治疗方剂102首及备用效方19首。
①见《中药材手册》。为刘寄奴之别名。②见《江西草药》。为鹿茸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伤寒著作。河北中医学院编,杨医亚修订。此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伤寒论》历史梗概、价值和基本内容;各论归纳阐释六经病、霍乱、差后劳复等病证治,诠释原文较为浅显、精要。编者将《伤寒论》条文均予编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痈疽论》一卷,已佚。
证名。又称便脓血、圊脓血。《中藏经》卷上:“小肠实则伤热,热则口生疮,虚则生寒,寒则泄脓血。”泄脓血有因寒因热之别。详便脓血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无头疽生于肩中廉(肩峰正中)者,属三焦、胆二经。证治见肩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