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阳不振
同中阳不振。详该条。
同中阳不振。详该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胎萎不长。详该条。
证名。指走马牙疳患者之口臭。参见走马牙疳条。
病名。出《喉科杓指》卷三。又名攒齿疳,即钻牙疳。详该条。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即定志丸第一方,见定志丸条。
瘀结凝固之血,即瘀血。《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
【介绍】:清代医家。字飞霞。广东罗浮人。曾从一名道士学气功,并成为道士,同时行医,对小儿科尤其擅长。他采集过去有关文献,结合个人临证经验,编成《幼幼集成》一书,其中包括不少民间验方和外治法,对痘疹的叙
【介绍】:见朱震亨条。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四。由寒气收敛腠理,阳气不能发越、怫郁而作。多在秋冬季节,项背或周身发疮,如疥如癣;或如疙瘩作痒,浸水结痂,至交春暖即愈。宜内服荆防败毒散解表,再以补中益气汤实表;外搽绣球丸
证候名。指脾为热邪困阻的实证。《千金要方》:“右手关上脉阴实者,足太阴经也。病苦足寒胫热,腹胀满,烦扰,不得卧,名曰脾实热也。”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