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奇效良方》。即纹色。详该条。
【介绍】:见李文渊条。
【介绍】:见李珣条。
书名。2卷(即《景岳全书》卷50~51)。明·张介宾撰。作者曾选辑古代医方,撰成《古方八阵》。但觉临床取用“犹有未尽”,故又以己意化裁制定新方185首,仍分为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阵。书中首
推拿方法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痰饮方》。用手捏结喉部。常与点天突穴法同用治痰厥。《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痰饮方》:“捏结喉法……其令人喉痒作嗽之力尤速。欲习其法者,可先自捏其结喉,如何捏法即可作嗽,则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空心苋之别名,详该条。
大肠津液不足所出现的病变。与阴血不足或热病伤津有关。症见便秘或排便困难,兼见消瘦、皮肤干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可见于老年性便秘或习惯性便秘。治宜润肠通便。
小儿病多涎者,《太平圣惠方》谓为“风热壅脾,积聚成涎”所致。《幼科释谜》:“小儿涎痰,“痰由涎结,涎乃脾泔。脾运胃液,肢体皆咸。脾气不足,风热相兼。壅遏中脘,口沫淹淹。乃生壮热,惊搐渐添。”“然痰与涎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聚英》。《医学入门》名惺惺。位于上臂前外侧,当肩髃穴与尺泽穴连线之中点处。主治头晕,丹毒,上臂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见《广西本草选编》。即蒲桃,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