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龙骨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龙骨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龙骨之处方名,详该条。
《症因脉治》卷二方。栀子、黄连、藿香、厚朴、陈皮、半夏、甘草、苍术、竹茹、茯苓。治胃火呕吐,食入即吐,其味或酸或苦,五心烦热,夜卧不宁,口中干渴,二便阻涩。
病名。生于皮肤浅表的赘疣。出《外科启玄》卷七。又名疣疮、瘊子、尤。由于风邪搏于肌肤而生;或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所致。本病好发于手背、指背、头面等处。初起小如粟米,渐大如黄豆,突出皮面,色灰白或污黄,表面
推拿穴位名。即赤筋。详该条。
同伐肝。详该条。
病名。见《一草亭目科全书》。即绿风内障。详该条。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肝疳。见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即倒产。详该条。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泛指一切咽喉病的总称。参阅有关各条。
病证名。指小儿哺露而变生的疳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载其病因为:“小儿乳哺不调,伤于脾胃,脾胃衰弱,不能饮食,血气减损,不荣肌肉”所致。症见骨瘦如柴,呕逆,吐虫,心烦,口渴,傍晚蒸热等。宜先用集圣丸
《素问》篇名。本篇讨论揆度奇恒的运用方法,并举出色脉为例。古人认为这个方法很重要,值得“著之玉版”,故名。内容扼要地论述了病色、脉象与证治、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