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材手册》。为厚朴花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龙利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瘰疬迅即发生红肿者。《疬科全书》:“亦有骤然红肿,非色欲所致,即餐膳不谨,此无定名,随症皆可致此。”宜豁痰散结,服消肿汤。
解剖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眼弦。详该条。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将蛊毒分为蛊毒候、蛊吐血候、蛊下血候等。症状复杂,变化不一,病情一般较重。蛊毒可见于一些危急病证、恙虫病、急慢性血吸虫病、重症肝炎、肝硬化、重症菌痢、阿米巴痢等病
见《本草纲目》。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药用植物目录》。为大飞扬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雪里开之别名,详该条。
苔白而质深红之舌象。为湿浊遏阻膈间,营分热邪伏而不能外透之候。多见于瘟疫病,治宜先辛开苦降以泄其湿,再用苦辛甘凉从里透外,气化津布,热随汗解(见《外感温热篇》)。
帮助排痰或祛除生痰病因的方法。分为化痰、消痰、涤痰三类。其中以化痰法为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