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藕蔬菜

猜你喜欢

  • 真阳

    与真阴相对而言。即肾阳。详该条。

  • 飞霞道人

    【介绍】:见韩懋条。

  • 吞酸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脾胃病诸候》。又称咽酸。《医林绳墨·吞酸吐酸》:“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于上,以致咽嗌之间,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有若吞酸之状也。”《寿世保元·吞酸》:“饮食入胃,被湿热郁遏,

  • 太阳经脚气

    脚气病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指风寒暑湿流注足太阳膀胱经而成的脚气。症见头痛,目脱,项强,腰脊连体枢、循髀外出外踝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皆痛。若风胜者,自汗;寒胜者,无汗、痛甚;暑胜者,热烦;

  • 揿针

    见皮内针条。

  • 刘禹锡

    【生卒】:772~842【介绍】: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曾与王叔文、柳宗元等,提出政治改革,反对因循保守。后因革新失败而被贬。他对医学有所研究,强调“一物足了病者”的单方、验方治疗疾病,又重视

  • 妊娠五更泄泻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每日五更之时必起泄一、二次者,此由命门火衰不能运化水谷,书中谓之肾泄。治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大补脾胃为主,不可利小便反泄肾气,致伤胎元。……宜安胎神应丸。”(补骨脂、

  • 油麻稿

    见福建《民间实用草药》。为麻秸之别名,详该条。

  • 月食疮

    病名。系指耳郭上生疮、或烂痛有脓汁。多见于小儿。《诸病源候论》卷五十:“疮生于小儿两耳,时疼时发,亦有脓汁,此是风湿搏于血气所生,世亦呼之为月食疮也。”参见月蚀疳疮条。

  • 浊邪

    多指湿浊之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清邪居上,浊邪居下。”《温热论》:“浊邪害清也。”参见湿浊条。